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传承

三王之道

胡泳 2016年05月17日

胡泳,北京大学教授
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

《财富》(中文版)-- 《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孔子推崇三王之道,但它究竟是什么呢?《论语·尧曰第二十》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尧舜是“二帝”,夏商周的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文武则是“三王”,其统治亦称为“三世之治”(夏商周)。《尧曰》置《论语》之末,说明先王德被后世之功。

孟子述道统,其言曰: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孟子·尽心下》)。这里,孟子隐然以继承孔子自任,此一点从学问根源上也可以看得很清楚:《礼记·中庸》云“仲尼祖述尧舜”;而《孟子·滕文公上》则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尧告诫舜一定要“允执其中”,这在《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作“允执厥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有名的“虞廷十六字”,也叫“虞廷传心”。朱子曾经在《中庸章句序》以“虞廷十六字”为骨干,阐发了《中庸》的微言大义。他说:“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授禹也。……夫尧舜禹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大事也,而其授受之际,叮咛告诫,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加于此哉?”

这段话雄辩地说明了,“允执厥中”就是“三王之道”的精髓。阎若璩认为“虞廷十六字”是集《荀子·解蔽篇》所引《道经》“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唯明君子而后能知之”以及《论语·尧曰》篇“允执厥中”之语而成,所谓舜传授给禹的心法,纯属乌有。无论如何,这里出现了“人心”与“道心”之分。

《道经》上说:人心十分危惧,道心十分精微。危惧或者精微的差别,唯有贤明的君子知道。“危”,就是要干干惕惕,如《礼记·中庸》所谓:“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

“古之帝王”总是居安思危、处治思乱,如《贞观政要·政体》所载唐太宗与魏征的这段对话:“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李世民不仅在执政期间“临深履薄”,而且在逝世之前悉心撰写了《帝范》,将“为君之道”传给太子李治。在《序》中,他回顾了治天下如何“战战兢兢,若临深而驭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李世民说的是一代帝王的始终,而司马迁却说:“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这段话长久以来被视作历史循环论的代表,其上下文是:司马迁写完《史记·高祖本纪》之后,以“太史公曰”发挥道:“夏之政忠,忠之弊,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小人以薄,故救薄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用五十七个字对夏商周三代变迁作了全景式的概括。忠,忠厚;野,粗野;敬,拜敬;鬼,郑玄注:多威仪,如事鬼神;文,文饰礼仪;薄,轻浮虚伪。由此来看,理想的时代应该“忠敬文”俱备。当“忠”暴露出弊端的时候,只有通过“敬”来匡正,非敬不足以救忠;而当“敬”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只有通过“文”来匡正,非文不足以救敬。

《论语·为政》中,子张请问孔子说:“十世以后的情形能够预先知道吗?”一“世”,通常指三十年。所以子张问的是:三百年之后的情形是否可以预先知道呢?孔子的回答是:“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殷朝的礼制是从夏朝来的,所增加和删除的部分是可以知道的;而周朝的礼制是从殷朝来的,所增删的部分也是一样可以知道的。假使后代接续周朝所设立的礼制,即使经过百世,也一样可以知道呀!“十世可知”的道理,就在于忠、敬、文三者可以无限往复、终始循环下去。

《荀子·解蔽》:“处一之危,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所谓“处一之危”,相应于“人心之危”,是说处在心尚未体道的情况之下,应该时时警惧,事事谨慎,以维持心的虚一而敬,使能“精于道”、“一于道”。所谓“养一之微”,相应于“道心之微”,是说心能体道时,会涵养到精微的境界。道心的特色在于微妙难明,也由于道心微妙,所以才不容易发现、证得。如果不能“知微知彰”,那就会违道愈远。所以我们以人心之危,求道心之微,非惟精惟一不能执中。

周子说:“人心,利欲之私也;行乎利欲之间,岂不危乎!道心,义理之心也;求诸义理之所在,岂不微乎!惟危也,故察之为难;惟微也,故明之为难;是故三圣精研而不扰,致一而不二,本心昭旷,而后能执其中道。”(BT365的网址是多少)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联系方式﹕ yhu@vip.sina.com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