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讲礼

“抢”,你抢什么抢?

戴晓雪 2017年09月23日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中国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对于商务演讲技巧和国际商务礼仪知识的需求逾显迫切,因此,本刊特邀请戴晓雪博士开设“讲礼”专栏。戴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多年,是演讲和商务礼仪领域的专家,现为专门为企业高管服务的演讲与礼仪教练。

《财富》中文版——曾经有几年,新西兰某地的铁路人车相撞事故频发。对此,“新西兰轨道安全基金会”做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很多起事故发生的原因,竟然是“人和列车抢时间”。按照常理,除非想好了要自杀,否则和火车“抢时间”就是明摆着白白送死。让人难以解释的是,有些人看到闸口护栏开始下降,同时听到警报声起,知道火车就要来了,就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开始计算如何与列车抢时间。

其实这类事情在中国发生得更多。我所熟悉的两个人,就是因为这致命的一“抢”,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是我最初工作时一位同事的太太,她在自己每日经过的那条铁路道口被火车撞了,年轻美丽的生命就此陨灭。一个是后来的同事,他带着一批外国学者回国访问。那天清早他独自上街,为赶时间抢了红灯,被一辆公交车撞了个正着,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结果学术讨论会变成了追悼会。业界同僚无比钦佩他在学术上的建树,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告别,都感到难以接受和无比惋惜。另外还有一位我认识的华人朋友,也是大学老师,刚到美国没有几天,因为过马路闯红灯被抢救送进医院。伤好后,一只手几乎残疾。法律判他全责,不予任何赔偿。为了生计,他想去餐馆打工,跑遍几条街,结果连当个洗碗工都没有人要,只好靠吃社会救济把孩子抚养大。

曾经报刊上记载过一位朋友的介绍。有一天半夜他着急回家,经过十字路口,遇上红灯,见周边没有人,就闯了过去。结果第二天保险公司的电话就追来了,“我们刚接到交通局的通知,昨晚你闯了红灯。我们觉得你这样的人很危险,你的保险费从明天开始增加1%。”原来他不幸被一位半夜失眠的老太太看见并卯上了。从此他在全德国都有一次闯红灯的不良记录,不管换哪家保险公司,都要增加他的保费。事过不久,银行又发来通知,原本他们买房的分期付款期限是15年,现在一下子被缩短到了10年,原因也是出自于他临时起念的那一“抢”。这还没有完,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哭丧着脸说,学校让家长下学期开始一次性交学费,不能分期付款。当孩子知道是老爸抢红灯惹的祸后,连学校都不想去了。在德国,人们一般不“抢”,不然违规者将被罚款、吊销执照,情节严重者甚至被拒绝房贷,或面临被公司辞退等风险。

无独有偶,美国演讲俱乐部的一位地区负责人乔治跟我说过,他常在演讲中以自己为例:“有一天,我准备穿马路,因为当时没有车辆来往,我不等绿灯出来,就开始往前走。刚跨步,我的目光恰好和一位年轻母亲的眼睛相撞。那位母亲牵着她女儿的小手,正在告诉女儿必须要等到行人通行的指示灯亮才可以穿过马路。她的眼光让我不得不停止了脚步,并耐心等待信号的出现,然后我们一同穿过了马路。年轻母亲停下来微笑地对我说声:‘谢谢你!’这让我一辈子都觉得耳热。”

我曾经在《财富》(中文版)发表过一篇题为“你有扶门的习惯吗?”的文章,几年来被报刊、网络及海内外微信群频频转发,已经超过几十万次的点击。为此也常有读者跟帖发表感慨,这里摘录几条:“有道理,看似举手之劳,体现的就是个人的品行和修养”;“民族的文明和教养就从点滴教育开始吧”。这两条反馈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接下来的一条反馈就让我感觉有些“刺眼”:“我这次来上海,感觉国人还是一个‘抢’字,处处‘抢’,时时‘抢’,从来不会‘让’。在陆家嘴地铁站,我拉开门,不管男士女士,都很自然地抢先而入,乘地铁也是‘抢’上‘抢’下。我在美国呆了三十年,到处是让让让,与人方便。唉,唯有叹气……”此君说话也太损了,“国人、国人”的,让我好一阵子不舒服。

不过细细想来,话糙理不糙,他还是在拿事实说话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抢”挂钩的词铺天盖地:抢滩、抢地、抢楼、抢股、抢购、抢生意……就差抢银行了。不用“抢”字,广告好像就无法吸引人了。不抢,上不了公交车辆;不抢,大雨天、酷暑天连出租车都上不了;不抢,红包肯定拿不到!不知不觉,“抢”成了一种时风和惯性,在抢的集体行动中,我们的习惯被固化了。而且,不少人还把中国特色的抢带出了国门,游轮上、飞机上、马路上,到处抢抢抢,没有大国的风范和礼仪。抢到的越多,越有成就感,越发膨胀。抢不到的,则在肢体碰撞和吵骂声中,失去了智慧、理性与平和,乃至生命。

“抢”,集中折射了当今社会的焦虑和浮躁。然而,作为一位知书达理的淑女、绅士,或许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停一停、想一想、让一让。(BT365的网址是多少)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